如何善待皮膚
這個觀念必須一再強調: 刺激跟發炎對皮膚非常非常不好. 大家很努力地企圖改善皮膚¸ 同時所使用的保養品卻往往有刺激性. 日常生活中諸如直接在太陽下曝曬、用熱水洗臉、擦上有刺激成分的保養品等等的情形都會造成發炎. 最終結果是皮膚的免疫系統受損, 膠原蛋白瓦解, 皮膚失去防護外層.
為了皮膚整體的健康, 請盡量溫和對待它. 善待皮膚能鼓勵膠原蛋白正常生產, 保持光滑明亮的表皮, 幫助皮膚抵抗來自環境的壓力.
要如何達到最佳的日常以及長程保養成效呢? 除了勤勞防曬以外, 請使用溫和無刺激性的保養品, 這樣你才能擁有你一向所追求的好膚質. (資料來源: Dermatologic Therapy, January 2004, pages 16-25;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Dermatology, May 2004, pages 327-337; Cosmetics & Toiletries, Nov 2003, page 63; Global Cosmetics, Feb 2000, pages 46-49; and Contact Dermatitis, February 1995, pages 83-87).
既然目標是排除會對皮膚造成不必要的刺激跟發炎現象的東西, 以下列出對皮膚毫無益處又可能造成傷害的嫌犯, 皮膚對於以下的產品、步驟以及成分都可以能出現不良反應.
要避免的刺激性保養步驟跟產品:
太強的磨砂膏 (例如成分中含有氧化鋁晶體、胡桃殼或浮石)
含有刺激成分的收斂水跟化妝水 (通常是酒精跟薄荷)
去角質洗臉用手套
用冰水或熱水洗臉
蒸臉或冰敷
含有刺激成分的面膜 (小心香精油跟聚乙烯醇)
絲瓜海綿
(資料來源: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August 2002, pages 494-9; Ski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May 2001, pages 98-104; and Dermatology, March 1997, pages 258–262)
要避免的刺激成分:
(這些成分如果出現在產品成分表的最前面, 表示含量最高, 就更危險.)
- 酒精(Alcohol) 跟後面接著數字的變性酒精(SD Alcohol), 不過變性酒精如果為量則無害. 名字中有Alcohol的鯨蠟醇(cetyl alcohol)跟硬脂醇(stearyl alcohol)則是標準無害的乳化劑, 完全無刺激性, 可放心使用.
- 氨水(Ammonia)
- 山金車(Arnica)
- 芳香薄荷(Balm mint)
- 香脂. (Balsam)
- 膨潤土(Bentonite)
- 氯化苯二甲羥銨(Benzalkonium chloride) (如果列為主成分)
- 苯甲醇(Benzyl Alcohol) (如果列為主成分)
- 佛手柑(Bergamot)
- 樟腦(Camphor)
- 肉桂(Cinnamon)
- 柑橘汁跟柑橘油(Citrus juices and oils)
- 丁香(Clove)
- 苜蓿(Clover blossom)
- 芫荽(Coriander)
- 玉米粉Cornstarch
- 精油(Essential Oils)
- 尤加利油(Eucalyptus)
- 黃樟素(Eugenol)
- 茴香(Fennel)
- 茴香精油(Fennel Oil)
- 樅(Fir needle)
- 香水(Fragrance,Parfum)
- 天竺葵(Geranium)
- 葡萄柚(Grapefruit)
- 木賊(Horsetail)
- 薰衣草(Lavender)
- 檸檬(Lemon)
- 檸檬香茅(Lemongrass)
- 萊姆(Lime)
- 芳樟醇(Linalool)
- 馬鬱蘭(Marjoram)
- 香蜂草(Lemon Balm)
- 薄荷醇(Menthol, Menthyl Acetate, and Menthyl PCA)>
- 薄荷(Mint)
- 橡樹皮(Oak bark)
- 橘子(Orange)
- 木瓜(Papaya)
- 胡椒薄荷(Peppermint)
- 酚(Phenol)
- 檀香油(Sandalwood oil)
- Sodium C14-16 olefin sulfate
- 烷基硫酸鹽(Sodium lauryl sulfate)
- TEA-lauryl sulfate
- 百里香(Thyme)
- 冬青油(Wintergreen)
- 金縷梅(Witch Hazel)
- 依蘭(Ylang-ylang
以上成分都非常普遍, 出現在各種膚質的保養品中. 因為大多都是好認的植物名稱, 消費者往往以為他們是有益成分. 像樟腦、薄荷醇、酒精和酚這幾樣成分作為藥用很不錯, 因為它們有止癢的效果. 原理是當皮膚發癢時, 神經末端就發訊息給大腦要求抓癢, 如果你在發癢部位擦上這幾種刺激性成分, 刺激的訊息強度蓋過癢的訊息, 神經就會停止癢的感覺. 所以如果皮膚偶而局部發癢, 擦含這些成分的產品沒問題. 可是每天固定使用的保養品加入這些成分, 就變成不斷傷害皮膚的刺激物, 會造成乾燥、紅疹、增加出油量、泛紅和長痘痘, 這些副作用一點都不迷人.
皮膚不是要洗到疼痛、刺痛或有刺激感(不論多輕微)才算乾淨, 皮膚只要有刺痛感就是受刺激的訊號, 而非洗得好乾淨的意思. 不管任何膚質, 只要某種產品或步驟刺激到皮膚, 就別再使用, 這是一大原則.
例外:
因為有些成份長期使用對皮膚有益, 所以可能需要忍受初期的刺激性, 可是刺激期間不能太長,程度也不能太嚴重. 例如當你開始使用酸鹼度正確的果酸或水楊酸做去角質、擦過氧化苯治痘、外用維他命A酸治痘跟防皺或用Metrogel治療酒糟, 都可能有刺痛感. 你可能需要降低使用次數, 如一天只擦一次或隔一天擦一次, 使用量也要斟酌. 如果刺激反應持續超過幾個禮拜或越來越惡化, 就必須停用.
內容譯自2005/12/01 Paula Begoun的Beauty Bulletinhttp://www.cosmeticscop.com/bulletin/default.asp
Paula Begoun是美麗聖經等化粧保養產品專業評論書籍的作者, 她寫的東西都是先細心地從醫學書刊和研究報告中求證過, 所以可信度很高.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