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來我一直跟著同一位老師Mary Kay McGarvey學聲樂, 老師一直努力著重於消除我的喉部的緊張, 不惜鼓勵我用偏氣音的音質發聲也不準我發出喉部肌肉卡緊的歌聲. 老師一直想引導我走女中音路線, 她覺得我的音質偏暗, 加上高音又不穩, 而且女中音人數比女高音少, 工作機會比較好找. 我是很討厭成為女中音的這種主意, 自己的喉嚨也感覺出唱女中音曲目的音域有壓迫感.

三年前我覺得一直跟著同一個老師聽不到不同的觀點, 有換老師的想法. 我找了幾位不同的老師上過單堂課當參考, 包括Hilda Harris和Patricia Scimeca, 都被評定我沒有用身體的力量唱歌, 聲音很虛, 甚至有一位Mannes的老師叫我還是去唱爵士樂比較適合Orz 本來Mary Kay老師想介紹我去找她的恩師Norma Newton上個課, 可惜還沒約好, 老人家居然先因感冒而過世了....結果我還是乖乖繼續跟著Mary Kay老師學.

跟著Mary Kay老師的同時, 我還跟金賢美小姐上Vocal coaching的課. 聲樂課是教導技巧的, 老師當你的第二雙耳朵, 抓出發聲的問題矯正你, Vocal coaching則是教導你如何詮釋歌曲以及矯正歌唱發音. 金小姐是個很棒的鋼琴伴奏, 本身也有在教聲樂, 常忍不住手癢也矯正我的技巧, 可是往往跟Mary Kay老師的觀念有出入. 即使聽了不同的見解跟指正, 我的悟性似乎沒有啟動, 所以還是一直聲音很虛, 雖然隨著歲月還是有一定的成長.

去年8月我透過Mary Kay老師認識一位Vocal coach Inna Leytush, 她自己管理著一個歌唱團體, 旗下有很多歌手, 從初學者到資深的職業歌手都有. Inna老師接洽了全紐約甚至紐澤西很多養老中心, 醫院跟圖書館, 幾乎每天都帶歌手去表演, 每場音樂會大概三四個歌手. 這些歌手藉此能有更多舞台表演經驗, 對於颱風跟歌曲詮釋都有很大的成長作用.

於是我改跟Inna老師上Vocal Coaching, 跟她學到了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她非常強調舞台效果, 表情跟身體動作都要生動才不會讓觀眾無聊. Inna老師也很討厭聲樂老師們很走火入魔的呼吸支撐理論(東方所謂的丹田之力), 她說這種理論毀了不知多少歌手, 因為他們都會誤解成身體要用力再用力, 結果只變成肌肉緊張而搞死聲帶. 跟著Inna老師上課跟四處表演, 我終於覺得歌藝有明顯的進步. 而且Mary Kay老師終於認可讓我唱女高音曲目了!

這位就是Inna老師:
P1000755.jpg         

於是下面是我目前感到的學聲樂心得:

1. Stage Presence 台風
 
即使是古典聲樂, 只要是現場表演, 給於觀眾的就是完整的包裝, 台風跟歌聲一樣重要. 從上台的第一步印象就要很好很有元氣, 讓觀眾覺得你很高興能夠為她們唱歌, 也要流露你從唱歌得到很大的喜悅(不然你幹嘛走這行?). 即使是悲傷的歌, 上台時還是要用開朗的神情, 走到表演的位置後才低頭思考一下歌曲內容(並平穩呼吸讓身體不要緊張), 進入情境裡後抬頭換成適當表情開始唱.

2. Give 付出

Inna老師教了我一件很重要的功課, 就是學一首歌時, 站在鏡子前朗誦歌詞(不要配合旋律唱, 那樣太分心了), 觀察自己的表情. 因為歌手很容易會把感情都內收, 自以為對於歌曲有深刻的體會, 並且唱了出來, 結果在觀眾眼裡你卻是撲克臉, 完全沒傳達出你的情感. 對著陌生人把感情表現在臉上其實是很令自己害怕的事, 難怪社會人都是帶著自我保護的面具, 但作為歌手這麼做卻是失格的. 音樂界不需要一個像守財奴一樣把感情藏起來不付出的表演者, 觀眾特別花交通時間來看你表演也該得到回報. 而且舞台上因為跟觀眾的距離, 表情跟動作還要比正常更誇張幾倍才能傳達給觀眾.

不管是裝飾音或即興音, 或手勢動作, 都要清楚知道自己的意圖才去決斷的唱出或做出, 不要模模糊糊猶猶豫豫, 否則會顯得很業餘跟不知所措, 所以像手的動作要明確大大的揮動. 

3. Know what you are singing 理解

古典聲樂曲目有好多語言, 除了最主流的義大利語, 法語, 德語, 英語四種以外, 還有西班牙語, 俄語, 中文等等的歌曲. 如果自己是語言天才, 通通都精通那就太好了, 不過.....不太可能吧!!! 即使是自己不懂的語言, 還是要努力一個字一個字查字典, 搞清楚每個字的意思, 並且參考正常翻譯的版本搞清楚整句的意思. 如果直接只看歌詞翻譯是不行的, 因為只知道整體意思卻不知道自己唱的每個字的意思, 唱的時候騙不過內行人的眼睛, 也無法感染外行人的耳朵.

4. Diction 咬字

這是每個老師都很強調的, 歌詞咬字一定要清晰, 如果咬字不清, 觀眾根本聽不懂你在唱啥, 即使知道這是觀眾不懂的語言, 還是一樣要發音清晰, 因為也會影響歌聲的品質. 有清楚的母音才會有圓潤的音質, 把母音平順的連接好才是美聲唱法的靈魂 - Legato. 子音也要清晰有力, 母音才會跟著紮實, 而且如果表演空間很大, 為了讓後排聽得到子音, 更是要額外用力的發出來. 有些世界級的歌唱家敗在咬字不清, 也許她們以為自己已經是大明星可以為所欲為了, 可是聽在內行人耳裡, 一團模糊的聲音真是慘不忍聞啊!

5. Position 位置

關於發聲位置跟共鳴, Mary Kay老師都叫我同時想像聲音要達到前方很遠的地方, 同時口腔後方也要打開. Inna老師則不去管這些, 她直接說我的問題就是我的個性很嚴肅跟悲傷, 所以唱歌時位置也垂頭喪氣, 一點也不明亮. 跟她上課時, 如果唱的是快樂的歌, 她都會打斷我, 然後說例如這樣的話: Charme, 這歌詞是在形容美麗的女孩, 你剛才簡直像在唱說那個女孩又美麗又善良, 可惜昨天剛死了....然後我就努力改成開朗的笑臉去唱.

有次Inna老師說她想起看過一位義大利導演的電影, 關於一個女人被情人騙走一切後, 在絕望中走到大路上, 看到路邊的流浪劇團好笑的表演, 她一邊流淚一邊笑了. 老師說我就像那樣, 很像經歷過悲劇後透過眼淚在微笑. 我唱著內容是少女懷著玫瑰色夢想的歌時也是讓老師覺得一點也不夢幻, 她說要唱得更無憂無慮才行. 我唱著反而真的哭出來了, 因為想到歌曲中女主角還不知道人生有多少痛苦, 才會以為夢想是很快樂的, 對我而言夢想只代表著如此讓人心碎的痛苦啊! 究竟要如何唱出快樂呢?

Inna老師說正是因為你是這樣, 所以不管唱悲傷的歌或快樂的歌, 你都一定要在心裡想著快樂的事, 發聲位置才會自然而然提高. 如果是別的笑哈哈的女歌手, 老師又會用不同的方式去調整她的發聲位置. 另外老師還教我一招, 把每句歌詞當做問句, 像在對觀眾發問一樣去唱, 因為人問問題時發聲位置會不自覺提高, 根本不用去刻意.  於是我就在唱歌時一邊想像我中了樂透頭彩, 然後每句歌詞是在問自己說我該不該買這棟房子? 我該買那隻SD娃娃? 我乾脆把整家Betsey Johnson店買光? XDDD

討論到聲樂技巧一定會出現的音區也算是發聲位置的範圍, Mary Kay老師總是叫我唱到某個高度以上的音就感覺像聲音翻轉Flip over一樣翻到更上一層, 並且感覺聲音在上排牙後方. Inna老師則是形容為像高樓大廈, 如果中音是6樓左右, 高音就想像成12樓之類的, 而且旋律裡在高音前出現的中音或低音也要想成12樓, 才接得上去.

6. Less is better 節制

名歌唱家Isobel Baillie寫過一本自傳叫Never sing louder than lovely, 我的老師Mary Kay也是一直堅信less is better, 一味追求音量反而犧牲音質是沒有意義的, 節制點唱溫柔點, 肌肉沒有緊張, 出來的聲音才是最美的. 我的室友狡詐先生可說是我第一個也是最忠實的粉絲, 只要有可能, 都會去看我的表演. 可是他深信音量大等於歌藝好, 所以有一兩次他聽我表演歌聲小小的, 不像旁邊資深歌手那麼宏亮, 就責備我說他很失望, 我學聲樂學這麼多年學費都白費了. 我聽了很難過也很喪氣, 就會努力想要唱更大聲. 可是老師卻會勸阻我, 說聲音小也沒有不好, 表現力強能深入人心的小嗓音比粗魯的大嗓音好多了, 所以令我感到很矛盾, 重點是老師這樣措辭讓我覺得我的音量是天生小沒救了Orz 後來有次狡詐陪我去應徵試音一個歌劇女主角角色, 我一邊想著這次絕對不要被狡詐罵而賣力在台上唱完, 下台發現他居然眼裡含著淚說進步太多了, 不但台風好, 音量也不輸給其他試音的女歌手XD

7. Breath 呼吸

古典聲樂技巧, 尤其是美聲唱法, 爭議最大的話題就是呼吸支撐. 很多老師跟更多歌唱家會對於何謂呼吸支撐有不同的說法, 很多書也會寫五花八門的理論跟練習法, Pavarotti甚至說對他而言呼吸支撐是像上廁所大號的那種用力法, 而也有歌手說一開口聲音就自然出來了, 不要想太多. 我對所謂呼吸支撐疑惑了很多年, 試過用身體不同部分去用力, 有時候覺得我軀幹最用力時聲音最穩定, 可是那樣也超辛苦的, 這樣唱歌肉體上太痛苦了, 根本不會想練唱. 我甚至試過吊著單槓唱高音.....

Mary Kay老師對呼吸支撐的理論是讓身體感覺往下放鬆Relax down, 喉部才不會有緊張跟壓力. 尤其我一向有舌根加入發聲運作造成聲音卡住的問題, 每次上課她都要抓這點矯正, 常常聽到她喊說Your tongue is doing something funny. 可是那種身體往下方放鬆的觀念只讓我的聲音變得更氣音更虛, 直到今年三月我突然抓到了像支柱點一樣的東西, 唱歌終於變得很輕鬆! 我也很難用言語形容我那樣唱時身體做了啥機制, 只能形容為喉嚨那裡把茶壺的小蓋子蓋上了(很奇怪的形容吧?)

有趣的是那樣唱以後, 開始腰痛背痛, 肋骨也痠痛了兩個多禮拜, 可見真的終於動用到腹部那些肌肉以及擴張肋骨了, 都是多年來唱歌沒有正確支撐所以沒用到的肌肉, 首次重用它們才這麼累而痠痛. 從此以後音質不但不虛了, 變得更紮實宏亮, 高音也變容易了. 但最奇怪的是唱的時候不管是喉嚨或腹部或背部肋骨等等都沒有感到吃力, 所以其實呼吸支撐根本不是賣力的體力活, 雖然說身體還是要鍛鍊好才有體力唱得久. 難怪Inna老師說呼吸支撐要用身體用力的觀念害很多歌手全身僵硬而破嗓, 她只會叫歌手想著歌曲的內容跟情感去表達, 身體自然就會做好呼吸跟支撐.

對於這麼久才終於抓到呼吸支撐訣竅而大幅改變聲音, 我覺得也不能怪罪老師不會教, 癥結在於可以用言語去描述技巧, 但每個人對那段言語的理解卻不一樣, 如果始終理解錯誤/沒有頓悟, 那遇到名師恐怕也無濟於事.

8. Respect for the music 尊重

我記得小時候看過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中譯本, 是以貝多芬的人生為靈感寫的小說, 當然小孩子看這種書不會看懂太多, 但是有一段我到現在還牢記著. 那一段寫說歌藝優越的歌唱家卻沉醉自己的美好歌聲裡, 唱歌是在炫燿歌聲跟展示自我, 根本沒有尊重作曲家譜出的曲子真正內涵, 令約翰克利斯朵夫感到很不恥. 我有位老師Saxon La-Rose也這樣教導我們, 唱歌的目的不是要讓大家聽你多棒你的歌聲多美, 你的歌聲美不美從第一個音觀眾就知道了, 你該專心的是表達出歌曲講的意境. 炫燿歌聲的人只是個ham, 尊重樂曲的人才是artist.

9. Dedication 投入

聲樂界一點也不好混, 要投資很多年訓練, 還要付出很多心力去研究思考歌曲的意義跟背景, 徹底讓自己感動, 才能唱得好. 為了增加參與歌劇演出的經驗, 我過去幾年都參與Regina Opera公司的歌劇的合唱角色, 每個歌劇季每個禮拜都要排練一兩次, 每次排演都要三個小時以上, 以往我覺得好無聊, 沒有很用心背歌詞, 還常請假翹掉排練. 這一季Regina Opera推出霍夫曼的故事, 是特別大齣的歌劇, 每次排演變成長達5小時, 但是我發現我的心態變了. 我很高興能在那樣的環境裡跟資深的音樂人一起排練, 不管花的時間多長, 不管內容多麼枯燥要一再重複同樣的場景. 我終於體會到這是我的人生想做的事, 這季的排練到現在為止我還沒翹過.

10. Stop talking 肅靜

唱歌的樂器藏在喉嚨裡看也看不到, 不像小提琴可以收起來或做保養, 壞掉也不能換組新的聲帶, 所以真的要很珍惜跟保護. Inna老師認為說話因為發聲方式往往不健康, 所以很傷聲帶, 尤其表演前如果講太多話, 還沒上台前聲帶就先累死了. 上次我跟老師跟當天合作的男高音一起搭車去表演地點時, 老師一直得阻止我講話, 她在跟男高音討論事情一半, 抓到我在講電話. 老師說真是不可置信, 我要怎麼做你才會閉嘴休息? 我說要用膠帶黏住我的嘴吧XD 不過老師講得有道理, 那天我沒有講很多話, 所以跟男高音的對唱就沒有像前一次唱一半就累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rm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